随着汽车行业向全面电动化迈进,两轮摩托车行业的电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久前,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本田宣布,将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停止生产两轮汽油自行车,并将新型自行车转换为纯电动摩托车。本田表示,到2025年将推出10多辆全电动摩托车,并计划到2030年销售350万辆全电动汽车,约占全球销量的15%。本田目前每年销售10-20万辆电动摩托车,不到总销量的1%。
美国摩托车品牌哈雷成功剥离了其电动摩托车部门LiveWire,并将其与一家名为AEA Bridges Impact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成为美国第一家上市的电动摩托车公司。在中国,更年轻的上市摩托车公司Cfmoto也在9月份宣布了“智能+电动”的发展战略。根据计划,Cfmoto将在2023年推出六辆燃料动力两轮车和四辆电动两轮车,比例接近50%。
随着可持续性成为全球主流问题,产品电动化是摩托车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变革中,电动摩托车的高生产成本、不成熟的供应链和新的竞争格局将成为每个摩托车制造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市场的新变化
时速超过50公里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摩托车,也是当前全球主要摩托车主机厂布局的新赛道。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摩托车市场规模已达1243.87亿美元,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响,行业规模有所回落,但均超过1000亿美元。
从销量来看,2019年全球摩托车销量为5293.47万辆,为近年来的最高值。2020年以后,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摩托车销量大幅下降至约4719万辆;2021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全球摩托车销量保持下降趋势,销量约为4400万辆。
对于中国市场,2021年中国摩托车总销量为2019.48万辆,包括国内外销量。从动力形态来看,2021年燃油摩托车总销量1625.2万辆,占摩托车总销量的80%,电动摩托车总销量394.3万辆,约占20%。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400万辆的中国市场上,电动踏板车销量排名第一的不是摩托车代工,而是雅迪,其主要产品是电动自行车和踏板车。在过去的一年里,雅迪销售了93.44万辆电动摩托车,占据了中国电动摩托车市场25%的份额。但与2021年雅迪1386万辆的总销量相比,电动摩托车的销量不到10%。在中国排名前十的电动自行车品牌中,80%也是电动自行车制造商,传统摩托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以雅迪1992的平均单价来看,中国中高端电动摩托车市场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因此,在这种市场形势下,再加上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传统燃油摩托车制造商开始转向。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是世界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本田决定实现全电动化。根据本田的计划,到2026年,该公司的电动摩托车销量将增至100万辆,同时本田将扩大在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的销量。与本田计划相似的日本公司雅马哈发动机提出了一项到2050年实现90%电动摩托车的计划。一家研究公司的规划和研究主管指出,各国对摩托车的环境法规每年都在变得更加严格。响应法规的成本很高,向电动摩托车的过渡也很紧迫。
与新能源汽车类似,电动化后,传统燃油摩托车将成为一条全新的赛道,这也将显著降低摩托车的驾驶门槛。根据一位摩托车爱好者的说法,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摩托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排气噪音滋扰的问题。同时,电动机的功率特性使摩托车的扭矩增加,速度和驾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关键是,对于摩托车初学者来说,取消油门离合器将使换档更容易,这相当于将汽车从手动转向自动。此外,电动化为摩托车带来了更多智能应用的可能性,如nfc钥匙解锁、更智能的车机,包括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应用等。
例如,本田还透露计划在2024年后推出可以在充电站和路线上行驶的“联网”摩托车。另一方面,春风动力于7月推出了一款适用于iOS和Android的电动摩托车定制系统,配有车载导航和定制地图,并在其电动摩托车产品中添加了ACC自动巡航控制。根据该报告,预计2026年全球电动摩托车市场将达到693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6.5%。
需要解决的电池成本问题
尽管本田和其他主流摩托车制造商认为电动化是一个确定的未来,但高昂的生产成本是所有摩托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电动摩托车从趣味产品向大众通勤产品转型的一大障碍。现在市场上一辆性能相同的电动摩托车的价格将是燃油摩托车的2-3倍。从行业角度来看,电动摩托车的制造成本大约需要3-5年才能与燃油摩托车持平。电动摩托车制造成本高的核心原因是电池成本的上升。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锂价格从2021年初的5万元/吨上涨至目前的30万元/顿,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上涨了5倍。此外,数据显示,当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上涨25万元/吨,至5175万元/顿。2022年以来,碳酸锂的累计价格涨幅已超过80%。而电池成本涨跌的控制不在摩托车行业,而在汽车行业。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渗透率上升至13.4%。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飙升。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19.4万辆,同比增长1.2倍,渗透率上升至22.1%。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动力电池的成本在短期内也将难以降低。因此,电动摩托车的整体成本也将继续受到影响,难以缩小与燃油摩托车的成本差距。
基于此,电动摩托车与燃油摩托车的售价差距较大,导致目前电动摩托车主要作为一种娱乐产品而非通勤产品存在。然而,一些人认为,目前锂离子的价格大幅上涨。如果时间维度被拉长,随着电池成本的降低,电动摩托车最终将回归通勤属性。
中国摩托车面临的问题
摩托车的电动化与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大致相同。在放弃发动机和变速器之后,中国汽车制造商迅速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最成功的样本。然而,在摩托车电动化的过程中,中国制造商的转型并不像其他国家的公司那样激进。宝马摩托车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概念自行车Concepte,开始了电动汽车领域的产品规划和开发。宝马的新型电动摩托车,宝马CE 04,是其对市场需求的最新回应。
本田计划在两轮车上使用“全固态电池”,这样可以缩短充电时间。在印度,本田将在2023年后推出包括混合动力在内的生物燃料车型。据报道,在另一个摩托车大市场印度,政府出台了支持电动汽车普及的政策,当地制造商也进行了投资。英雄电气正在印度建造第二家工厂,未来三年将把年产能提高到100万台。与宝马和本田为向电动化过渡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相比,除了春风动力之外,中国摩托车制造商并没有明确表示要全面向电动化转型。
然而,中高端电动摩托车是一个全新的供应链,比如高性能电动摩托车需要配备的400v高压平台,这是摩托车行业没有人做过的。宗申和隆鑫等一些中国制造商很早以前就试图布局电动摩托车行业。例如,2018年,隆鑫与速龙联合推出了其首款电动摩托车产品。然而,与燃油摩托车相比,传统制造商推出的电动摩托车在产品力方面没有明显优势——售价更高,性能更低。因此,中国摩托车的电动化一直没有找到一条清晰的道路。然而,对于中国电动摩托车市场来说,许多初创公司正在崛起,并试图改变传统制造商转型动力不足的现状。
号外此前主要在欧洲市场销售电动摩托车产品,累计销量超过3万辆,年收入超过1亿元,进入欧洲市场销售排行榜前三名。2022年,号外的创始团队决定进军中国市场,并于今年7月推出了摩托车行业首个集成智能底盘平台。号外的首席执行官表示,传统的两轮电动摩托车通常有70到100米长,至少需要40-50名工人通过各种线束连接电机、电控和电池。然而,在将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后,电动摩托车的基本架构将彻底改变。与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摩托车相比,号外的零部件将减少至少三分之一。
除了号外,今年中国涌现了许多初创公司,包括专注于电动摩托车赛道的蓝鲨和NEON。其中,蓝鲨还完成了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总体而言,电动摩托车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其未来正变得越来越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