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3859919 18025967080

多家公司披露钠离子电池行业布局最新进展

文章来源:本站 人气:346 次 发表时间:2023-09-27

 

随着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最新进展。

 

七彩化学与美联投资25亿打造钠离子电池项目

近日,七彩化学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美联拟共同投资设立美彩新材料,并以目标公司为实施主体,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项目。据披露,美彩新材料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其中七彩化学计划以货币和/或实物出资2.45亿元,占标的美彩新材料资本的49%;

美联拟以货币出资2.55亿元,占美彩新材料注册资本的51%。双方货币资金均为自有或自筹。本次交易完成后,美彩新材料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份公司。根据规划,投资项目公司计划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计划总投资3亿元。该公司计划建造1万吨的生产工厂,预计将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二期工程计划总投资8亿元。一座5万吨的生产工厂计划于2024年建成投产;三期工程计划总投资14亿元。一座12万吨的生产工厂计划于2026年建成并投入运营。

 

理论上,2026年电池上钠的市场空间可以达到369.5GWh

 

丰山集团与众钠能源共同推进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

同样在11月16日,丰山集团宣布,其控股子公司丰山全诺已与众钠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共同推进钠离子二次电池的商业应用。丰山全诺成立于2022年8月,已获得10万吨/年二次电池电解液项目备案证书,将致力于新能源电池电解液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众钠能源是一家钠电池研发公司。其核心专利技术是高性能阴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阴极为聚阴离子铁基材料和碳基复合材料。其产品为硫酸铁钠电池。其应用场景包括大规模储能、低速电动工具等领域。

 

同兴和中国科技大学正在研究钠离子电池

同兴环保也在近日发布信息称,在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后,公司已按照协议约定为第一份年度协议支付了1500万元人民币。联合实验室正在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池产品进行中试放大实验。中试生产线已进入采购阶段,实验所需的相关配套人才已部分到位。

该公司钠电池相关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目前正处于计划阶段。今年9月,同兴环保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储能电池材料与装置联合实验室。根据联合实验室的总体研究目标,同兴环保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应在两年内不低于5000次,五年内不低于10000次。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2026年钠离子电池市场空间可达369.5GWh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在安全性、成本等方面更有优势。据估计,考虑到钠离子电池的各种潜在应用场景的需求。在100%渗透率的情况下,2026年钠离子电池的市场空间可达369.5GWh,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500亿元。

预计2025年中国钠离子电池潜在应用场景需求为123GWh,按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计算,对应约537亿元的市场空间。钠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阳极、隔膜、电解液和集电体组成。就技术路线而言,主要有三种正极,即:

● 层状氧化物

● 普鲁士蓝/白色化合物

● 聚阴离子化合物

层状氧化物是主要的方向。从公司来看,第一代CATL钠离子电池采用普鲁士白材料,中科海纳电池采用层状氧化物路线,传艺科技将层状氧化物与聚阴离子相结合。根据产业发展趋势预测,2023年将是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

随着电池的产业化,由于普鲁士蓝(白)正极材料具有容量大、成本低、倍率性能好等优点,该路线将发展成为钠电池的主要技术路线,其市场需求预计将大幅增长。据了解,七彩化学具有普鲁士蓝(白)产业化技术、成本和环保处理的优势。目前,50吨普鲁士蓝正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已投产,相关产品已通过部分电池生产企业的测试。

 

此外,钠离子电池负极可分为:

● 硬质碳

● 软碳

● 软硬复合碳

目前硬质碳的主流路线;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主要由溶剂、溶质和添加剂组成;钠电池的集电极采用铝箔,因为钠和铝不会反应生成合金。

 

同兴和中国科技大学正在研究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储能经济性需求的推动下,钠离子电池的量产步伐加快。在碳酸锂供需紧平衡的预期下,钠离子电池有望凭借成本优势,逐步渗透到两轮电动车、低里程A00级电动车等价格敏感领域。目前,钠离子电池已从实验室进入商业应用阶段。预计钠电池有望在2022年底形成初步产业链。

大规模应用将于2023年开始。到2025年,中国的需求将达到58.0 GWh,相当于7.5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需求。预计到今年年底,钠电池的技术和材料体系将基本定型。2023年,钠电池预计将小批量交付,2024年将大规模生产,规模预计将达到30GWh。

 

对于钠离子电池何时实现产业化,有业内人士认为,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 高温循环气生产

● 低温循环充电

● 高压循环寿命

目前,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尚未确定,不适合大规模量产。预计工业化将在2024年甚至更晚实现。总之,钠离子电池在短期内无法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

对比锂与钠电池,未来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将长期共存。但可以肯定的是,电池的发展方向始终是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更安全。无论是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各有优缺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