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S³液冷储能系统的发布,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这标志着储能从设计安全、应用安全到运维安全都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近年来,在新的电力系统建设浪潮下,储能市场规模爆发,储能企业加大布局,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
高性能、低成本的关键储能技术逐步实现国产化,储能系统集成、电池安全、智能运维水平逐步优化,储热、海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技术等新兴储能不断涌现。储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进一步打破了技术壁垒,增强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性。
新技术激增
储能产业已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创新储能技术不断涌现。在储能系统集成方面,液冷储能系统逐渐兴起,并可能成为未来储能系统的主流。液冷储能系统比传统风冷储能系统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可以实现系统的高密度集成,进一步降低电池热失控的概率。有效地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全方位安全性和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安全性方面,系统采用了六层安全设计,可以保证安全防范措施无遗漏;在智能和效率方面,采用集群级控制器和智能温控平衡控制技术,能有效抑制热失控的概率,提高系统的寿命;在简单和灵活方面,能满足多单元并联布置的要求,节省40%以上的占地面积。
科华数能推出的液冷储能系统,在储能电池冷却技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同时,储热、储氢、海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新兴储能技术也在不断推广,许多新的储能技术应用场景得到了落实。今年1月,河北省张家口国际首个国家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100兆瓦成功并网,进入系统带电调试阶段。飞轮储能 “先调频 “的应用顺利通过并网前验收。
促进降本增效
技术的创新发展将直接推动储能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目前,碳酸锂等储能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下游储能用户要求降价的呼声很高,导致近年来储能行业成本下降的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成本挖潜的问题日益突出。储能技术的创新是降低储能成本的主要推动力。
一方面,技术创新和发展可以有效替代低成本材料,降低储能的上游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可以大大提高储能系统的效率,增加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储能系统的功率密度,从而降低成本。”刘勇强调。
与传统储能系统相比,新一代液冷储能系统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系统全寿命周期的充放电容量提高6%以上,系统年利用率高达99%,散热电耗可降低30%以上,功率密度可提高100%,初始投资成本可降低2%以上。
储能系统整体效率的提高将大大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与传统的风冷储能系统相比,液冷储能系统的平准化储能成本可降低15%。未来,储能系统在冷却技术、防火技术、系统集成等方面将有比较大的成本降低空间。
拓宽应用场景
目前,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迅速,但现有技术水平与大规模商业市场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在产业链、供应链、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目前,我国在用储能系统的功率密度并不理想,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内的整体充放电效率不高,储能安全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未来,电化学储能的发展方向应遵循打造高密度、高效率、低风险、低成本、快速响应需求的储能系统。
储能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与新能源、城市应急电源、UPS锂电池等5G基站备用电源、边防哨所、军民融合等诸多方面结合。在探索各种储能技术的应用方向时,我们应瞄准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不同的储能应用场景。在兼顾储能安全和成本的前提下,明确需求定位,根据应用场景探索合适的储能。 技术路线。
各种储能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不同,需要结合具体的产业发展要求和环境特点考虑应用。未来在实现储能技术多样化的同时,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设备等,加强储能系统集成技术、控制技术、安全管理等的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